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实行闭关政策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 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福建人在海边居住,依赖于海上贸易生存;海禁政策使福建人民无法在海上进行贸易,导致人民贫困,偷盗犯罪越来越多;为了减少盗贼的数量,谭纶主张开放海禁,百姓有了海上贸易的收入来源,就会减少犯罪,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而不是实行闭关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发展福建海洋渔业,而是强调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排除C。材料强调谭纶主张开放海禁政策,而不是采取抗倭安民政策,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材料体现了以佛山为代表的

A. 由于闭关锁国松弛,沿海城市的发展

B. 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C. 我国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近代城市兴起

 

查看答案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永乐年间该地区乡村共有墟市(乡村集市)33个,嘉靖时增至95个,万历时发展到176个。福建顺昌县弘治年间只有墟市4处,嘉靖时增至8处;建宁县从原来的1个增至9个。材料反映了

A. 明朝地方行政机构有所发展

B.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D. 江南手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不大

 

查看答案

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

A. 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B. 文学创作摆脱了儒学的束缚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 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

A. 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 宋代商业突破坊市限制

C. 明清出现工商业市镇

D. 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

 

查看答案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