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有为曾说:“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则以地中海形势使然”;然而后来他又说,英国得...

康有为曾说:“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则以地中海形势使然”;然而后来他又说,英国得此之先,故在大地(世界)最先强,欧美得其播种之先,故次强。及今移植而用之……何必怵他人之先我哉! 由此可见,康有为

A. 对于本国国情充分了解    B. 重视给予国民民主权利

C. 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D. 全面论证民主制的作用

 

B 【解析】由材料“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英国得此之先,故在大地(世界)最先强”、“及今移植而用之……何必怵他人之先我哉!”体现了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议会制度,即中国国民的民主权利,B符合题意;A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的信息,C不正确;D“全面”的说法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蒙古军队南下之后,“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1273年以后,大农司辑《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各类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农书的种类和来源繁多    B. 土地高度集中社会动荡

C. 农耕文明的影响力很大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查看答案

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一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

A. 榷场是为了回购书画文物而设置的    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 北宋时期北方的经济水平低于南方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中古阳洞里早期的佛龛造像多有戴风帽、身穿夹领小袖短袄、脚着浑筒靴的形象,而后期佛龛造像已改穿传统服饰  褒衣博带(儒生装束)。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传统服饰适合塑像    B. 佛教文化多姿多彩

C. 北方政治局面稳定    D. 少数民族汉化趋势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甲骨文及周代的金文中画人坐形,则席地,乃殷、周同俗。兵器戈、矛、弓、矢、刀等,甲骨文与周代金文无殊。殷、周同用贝为货币,“贝”字常见于甲骨文及周代金文中。这表明

A. 商周的风俗完全一致    B. 甲骨文是古老的成熟文字

C. 文化的发展有其渊源    D. 周代的文化水平高于商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编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