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19世纪后半期,德意志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1863年的《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的《事故保险法》、1889年的《伤残及养老保险法》,涵盖了医疗、工伤、失业等方面。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
B. 广大民众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C. 德国最早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D.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
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 殖民扩张的进行
B. 蒸汽动力的应用
C.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汽车的广泛使用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