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撰(折)奏,有题本。撰(折)奏或奉朱旨谕旨,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奏撰(折),则传知各衙门钞(抄)录遵行;题本则发六科,由六科传钞(抄)。”这说明雍正时期
A. 军机大臣获得部分决策权
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D. 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
A. 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
B. 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
C. 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
D. 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
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
B. 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
C. 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 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谈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导致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的主要原因是
A. 满清以天朝上国自居,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
C. 天高皇帝远,国人喜明哲保身
D. 列强侵华,对国人采取挑拨与分化
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
A.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
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
A. 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
B. 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