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点在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D. 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者每一件内衣,都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 导致生产物资短缺
B. 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 优先发展轻工业
D. 实行市场管理
(题文)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 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 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需要
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题文)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种说法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B.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D.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