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于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料反映出当时
A. 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 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C. 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 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宋代
A. 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 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 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 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
A. 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
B. 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
C. 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
D. 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学者许倬云认为,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有歌颂“三代”的观念。其怀古之情,美化了西周开国时文、武、周公呈现的普世意识及道德观念,遂将三代认作一贯的统绪,代表美好的过去。对此合理的理解是孔子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
C. 是为了说明西周代商的合法性
D. 影射了春秋时时势不宁的现实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扶贫思想形成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方面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方面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 “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乘常日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