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1945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奈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在1950年4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7月,清政府应帝国主义要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为适应“新政”的需要,1903年设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来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及詹师府(并入翰林院)、通政司等“冗衙”,并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至此瓦解。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埃及 | 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罗附近的墓地中发现残余铁砂;约公元前26世纪,在金字塔内挖出铁制镰刀 |
赫梯 |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
古希腊 | 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地增长 |
中国 | 公元前6世纪首度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制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
英国 | 1858年铁造蒸汽轮船“大东方号”下水,总重量达19000吨,是19世纪集科学大成的运输工具 |
法国 | 1889年巴黎地标300米高的艾菲尔铁塔全部用铁铸造完成;1960年欧洲共同体在敦刻尔克建造钢铁厂 |
美国 | 1852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电梯;1930年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落成,高319米,大厦的构造为石头、钢架、电镀金属,堪称装饰艺术之最 |
——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重庆主城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朱熹说:“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据《吕氏春秋》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吕氏春秋·义赏》说“竭泽而鱼,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天无兽。”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秦代《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大山林及雍(壅)堤水”的禁令:明朝时虞衡(主管环保的官员)的职责是“冬春之交,置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
——摘编自严火其《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议会在大规模环境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于1847年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环保思想,并简析古代环保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异同。
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片兴旺,一些观察者重提20年代的繁荣和无制的投机活动,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这些观察者们反思的是( )
A. 世界经济的制度化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 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这一过程说明美国
A. 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
B. 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
C. 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
D. 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