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

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 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南方,而宋代则相反。在中国古代人是最活跃的劳动力,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由北方转到南方,题目问的是导致人口分布地域变化的原因,而不是所反映的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选择A选项。古代的交通发展和君主的仁政不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人们的安土重迁思想很深入,排除C、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

A. 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B. 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

C. 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D. 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查看答案

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A. 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 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认为:《春秋》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查看答案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开,门外春波荡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首词反映古代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的落后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