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北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社会问题: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措施:实行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答出两点即可) (3)社会问题:北宋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 (4)原因:北魏:措施得力,顺应历史潮流。北宋:保守势力强大,新法的某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等,把握到以下方面: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以及北魏统治危机四伏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据材料“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措施为实行均田制,结合所学知识均田制的作用加以说明。 (3)由材料“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可知北宋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积贫积弱。 (4)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所以成功在于措施正确,顺应了历史潮流,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愿望;由图片信息可以得出,王安石变法失败在于保守势力强大,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利益的情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三

材料四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2)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你认为材料一、材料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持何种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了广泛落实

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 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查看答案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 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 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 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查看答案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 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 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 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