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清末各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共和国宗旨,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民间流行的教科书凡内容与形式具有封建性而不符合共和国宗旨者,即予改正;废止小学读经;注重小学手工科……”随后,教育部又颁布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校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如“第一条:小学校应该遵小学校令第一条之宗旨教育儿童,凡与国民道德相关事项无论何种科目均应注重指示,知识技能宜择生活上所必需者教授之,务令反复熟习应用自如,儿童身体宜期其发达健全,凡所教授必适合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度,对于男女诸生应注意其特性及将来生活施以适当之教育……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小学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1)近代化目标明确;清除封建性,渗透共和国宗旨;体现男女平等;注重实用技能;强调道德教育。(每点,等出其中任意4点 (2)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小学教育的正常教学有了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为民国今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材料“清末各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共和国宗旨”“民间流行的教科书凡内容与形式具有封建性而不符合共和国宗旨者,即予改正;废止小学读经;注重小学手工科”“凡与国民道德相关事项无论何种科目均应注重指示,知识技能宜择生活上所必需者教授之,务令反复熟习应用自如”等信息,围绕教育内容可从目标、性质、侧重点等角度概括民国初期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2)关于民国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对思想解放、人才培养、国民素质、文化、教育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根据黄宗羲的学说和后来传人的西学民主理念,谭嗣同提出当前的改革不是要“反满”“反清”只和今天的统治者过不去,而是要根本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专制政治。在黄宗羲、谭嗣同们看来,君民本是“平等”的,“君亦一民也”,民本君末,“非君择

民,而民择君”,民可“共举之”,当然也可“共废之”。

——摘编自秦晖《从黄宗羲到谭嗣同: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脉相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对孔孟儒学的传承之处,并说明对儒学改造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 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A. 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B. 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C. 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D. 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