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1月18日,蒋介石应邀赴开罗参加三国首脑会谈。会谈主要是讨论缅甸战役、打败日本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三国声明将坚持共同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开罗会议标志着战时三国合作的高峰,中国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罗会议后,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均出现严重问题,军事上亦惨败,导致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雅尔塔会议上,中国成为美苏交易的牺牲品。《雅尔塔协定》以及随后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中国丧失大国地位的标志。
——摘编自梁承波《浅析二战期间中国大国地位的获得与丧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获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中国大国地位丧失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清末各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共和国宗旨,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民间流行的教科书凡内容与形式具有封建性而不符合共和国宗旨者,即予改正;废止小学读经;注重小学手工科……”随后,教育部又颁布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校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如“第一条:小学校应该遵小学校令第一条之宗旨教育儿童,凡与国民道德相关事项无论何种科目均应注重指示,知识技能宜择生活上所必需者教授之,务令反复熟习应用自如,儿童身体宜期其发达健全,凡所教授必适合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度,对于男女诸生应注意其特性及将来生活施以适当之教育……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小学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借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根据黄宗羲的学说和后来传人的西学民主理念,谭嗣同提出当前的改革不是要“反满”“反清”只和今天的统治者过不去,而是要根本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专制政治。在黄宗羲、谭嗣同们看来,君民本是“平等”的,“君亦一民也”,民本君末,“非君择
民,而民择君”,民可“共举之”,当然也可“共废之”。
——摘编自秦晖《从黄宗羲到谭嗣同: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脉相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对孔孟儒学的传承之处,并说明对儒学改造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 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