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

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惊人的成果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哩的运河。“运河开凿热”实质上反映了

A. 运河交通的优势

B. 煤炭市场需求增大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C 【解析】依据材料“1761年,英国布里奇沃特公爵在曼彻斯特和沃斯利煤矿之间开了一条长7哩的运河,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可知,此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运河的开凿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A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B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中国“竟无第二个郑和”的根本原因是

A. 综合国力走向衰落

B. 航海技术的落后

C. “海禁”政策的实施

D. 自然经济的特性

 

查看答案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材料主要说明唐朝

A. 商品经济繁荣

B. 城市秩序混乱

C. 刑罚较为严酷

D. 重视城市治理

 

查看答案

秦始皇始置,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此官职应该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他既是儒家文化坚定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中国天主教的“基石”和传播西方科学的先驱。他复杂的身份下恰恰透视着中国的饱学之士在西学冲击下的游离与坚持。面对明末沉重的历史现实,徐光启试图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所谓“镕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实现“可以远迈百王,垂贻永世”的宏愿。他“会通”中西的第一步是从翻译开始的。入教伊始,他便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最先揭开了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序幕。1623年,徐光启上疏的《辩学书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该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徐光启对天主教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教化理论的理解,以及赋予这种理论的意义。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在文化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向中国介绍西学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11月18日,蒋介石应邀赴开罗参加三国首脑会谈。会谈主要是讨论缅甸战役、打败日本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三国声明将坚持共同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开罗会议标志着战时三国合作的高峰,中国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罗会议后,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均出现严重问题,军事上亦惨败,导致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雅尔塔会议上,中国成为美苏交易的牺牲品。《雅尔塔协定》以及随后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中国丧失大国地位的标志。

                    ——摘编自梁承波《浅析二战期间中国大国地位的获得与丧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获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中国大国地位丧失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