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 丝—棉—麻
B. 麻—棉—丝
C. 麻—丝—棉
D. 丝—麻—棉
“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 “以牛田”
B. “刀耕火种”
C. 灌溉农业
D. 精工细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危机爆发三周后,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联邦政府的作为应该是有限的。因为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可以自救的,政府应该是最后一个介入者,也应该是最谨慎的介入者……胡佛拒绝利用大萧条让华盛顿变成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群,因为那将侵蚀美国的立国原则。……他坚定地认为任何政府的大规模干预行为都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
——摘编自李海青《不可不知的美国历史》
材料二 这一法案(指《农业调整法》)在国会讨论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F·布里顿在众议院叫嚷:“国会审议的立法草案比苏俄现行的任何法律更加布尔什维克化。”
1936年,罗斯福在对前期“新政”作总结时指出:“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摘编自郝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农业调整法》内容指出该法案在国会引起争议的原因。综上所述指出胡佛和罗斯福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