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

 

(1)内容:清查户口以防遗漏;对户口不实者严惩;总体降低征税标准;赋税数量根据户等高低征收。 (2)意义:增加国家控制的户口,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豪强对社会的影响;加强国家对人口的管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得出清查户口的目的;根据材料“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得出严惩户口不实者;根据材料“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得出总体降低征税标准,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得出根据户等高低征收赋税数量。 (2)回答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回答。根据材料“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得出国家所控制的户口大幅度增加,削弱了地方豪强对社会的影响;根据材料“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得出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征政府赋税收入,这是积极意义。同时赋税征收面的扩大客观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流行词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时间

流行词汇

1840-1912年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年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年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枝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鞍变法与泰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编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制的相似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史实

结论

A

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

B

光绪皇帝推行百日维新

主要意图是维护大清封建专制统治

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

D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他,说:“商君定有法律,谁留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 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 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 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查看答案

魏冯太后:“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针对的是当时(  )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