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

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

A. 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B. 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 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 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 【解析】根据“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表明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A正确;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不是正规的中央机构,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要求乡贡要经过州县官和当地尊长,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下面对此举措分析正确的是

A. 科举制重视对考生身份的审查

B. 尽可能地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

C. 发挥了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D. 严格地把控科举制的录取比例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 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    B. 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

C. 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    D. 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 西周开始出现文化下移

B. 诸侯国争霸割据的局面出现

C. 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D. 分封制之中孕育着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B. 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C. 社会秩序正在转型

D. 诸侯争战民生困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