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
A.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 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C. 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 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 | 主要含义 | 史料来源 |
一 | 氏族宗庙 | 甲骨卜辞 |
二 | 氏族(宗族) | 西周金文 |
三 | 个体家庭 |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
A.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B. 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形成
C. 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这反映出当时
A. 天子地位一落千丈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血缘关系日益衰落
D. 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7年8 月,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材料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谈判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背景,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变的矛头主要指向官府,是下层群众自发性的反抗行为,革命则是以推翻清朝、建立民主政体为目标的自觉运动。晚清最后十年,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谋求自身的发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整体而言,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也没有做好在中国建立起像美国这样的一个共和国的准备。虽然他们既有笔杆子、也有理论家,也有和立宪派、保皇党的论战,但他们基本没有在这方面做细密的筹划。至于说启蒙,其实他们的政治启蒙还不如立宪派做得持久深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最后十年反清斗争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存在的不足,并对此作简要评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外交大臣巴麦尊向义律指示战争部署的信件称:“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且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裹”。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林庆元《论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材料二
下表为清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
清末 | 民国初年 |
|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 林 则 徐 禁 毁 鸦 片”“ 英 兵 来 攻”“ 宁 波 之 战” 等为题来讲述鸦片战争。如写南京议和:“复 用伊里布、琦善驰援请和,遂令噗鼎查于江宁为盟书。其略曰:中国焚英鸦片,偿银二千六百万两,以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厦门为英国交易之区,香港永归英国。中英官吏,以同等交接。”这里也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南京条约》 的内容 | 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新制本国史》,对鸦片之战争写道:“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吓英商。战争爆发,清战败,签订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矣。”这里对鸦片战争的叙述,有两处变化:一是在中外条约上,还提到了法国、美国与中国订约。二是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上,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 |
——整理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