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哈佛中国史》记载:“晚唐时期,69%的高官要么出身于世家大族,要么出身于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期,这个数字只有19%。”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 科举制度的完善
B. 平民地位的提高
C. 文官政治的形成
D. 社会结构的变迁
有学者认为,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防弊”之政。其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宋初措施主要体现第一原则的是
A.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B.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C. 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
D.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 无为而治
B. 重农抑商
C. 民贵君轻
D. 以法治国
读《九卿职能表》,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官称 | 职能 | 官称 | 职能 |
奉常 |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 郎中令 | 宫中警卫 |
典客 |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 卫尉 | 宫门警卫 |
宗正 | 皇室事务 | 廷尉 | 司法和首都警卫 |
治粟内史 | 国家财政 | 太仆 | 宫廷车马 |
A. 彻底打破贵族分封体制
B. 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
C. 便于皇帝操纵军国大权
D. 仍具有家国一体的色彩
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
A.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B. 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C. 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 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家”字的含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含义的演变反映出
阶段 | 主要含义 | 史料来源 |
一 | 氏族宗庙 | 甲骨卜辞 |
二 | 氏族(宗族) | 西周金文 |
三 | 个体家庭 |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 |
A. 分封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B. 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形成
C. 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