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面邮票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男耕...

邮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面邮票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自然经济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 手工业生产中大规模的分工合作

D.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A 【解析】从邮票中可以看出,男的耕田、女的纺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张邮票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是指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的一些部门中,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的分工,故C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 经济结构的变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继承王阳明的思想并将之引向时代潮流的主要是王门后学中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创立者是王艮(1481-1541年),泰州安丰场人,人称心斋先生。王艮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盐户。但其志向却是只手擎天,做一个无愧于古往今来的大圣人。王艮曾说:“学者有求为圣人之志,始可与言学。”要成为圣人,首先要“致良知”。如何“致良知”?王门后学歧见纷坛,王艮及泰州学派主张“良知现成”说,认定良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平常自然去做,就会自动显现出来。据此王艮提出“百姓日用为道”的思想,它意味着从人类生活的基础层面确立了人性的合理性,从而将良知放置在感性生命中。王艮处在早期启蒙思潮的起始点,通过他的讲学活动,在精神世界和世俗社会之间架设了一座文化桥梁,打破了士大夫对文化的垄断。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指出王艮理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言行所体现的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艮理学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后,美国政府居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苏联的敌意图谋和可怕的威力以及苏维埃制度的本质”。获悉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领导人断定是苏联发动的,使他们迅速决定进行全面的军事干预。同美国军事干涉政策相比較,中国抗美援朝决策过程长且反复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对美国军事干涉性质的认定外,主要是决策层面临国内困难和受到盟国关系的牵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不仅在朝鲜丰岛使用武力,而且在台湾海峡和东南亚加强军事部署,这些军事行动显然被视为全面干涉,朝鲜战争不过是美国发动侵略的借口。毛泽东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所以必须帮助北朝鲜。中美都是在本国境外诉诸战争,可以说双方决策层都没有将冲突视为仅是朝鲜的地区冲突。美国认定北朝鲜的进攻是苏联“征服”亚洲的第一步,必须予以全面反击。中国则断定,美国的军事干涉从一开始就超出朝鲜半岛,表明美国蓄意在东亚进行针对中国的全面扩张和侵略,中美冲突在所难免。从双方的决策过程看,中国显然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麻烦。

——摘编自牛军(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为何中美领导者都没有将朝鲜战争仅仅视为“地区冲突”。并说明这种认识体现出的国际局势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比美国作出战争央策更加“困难”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曹魏开始,御史台正式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构,直属皇帝。但由于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加上长期战争,政局不稳,王朝更迭频繁,致使监察机构或置或废,监察职权时大时小,监察官的地位时高时低,呈现出无规则的紊乱现象。唐王朝建立伊始,将隋的司隶台统一到御史台里来,由御史台总监察之职,使得机构统一,监察权集中。御史台长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正副职品秩尊崇。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人员编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职掌明确。《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凡尚书省有会议,亦监其过谬”。尚书省诸司七品以上官开会,都要先通知御史台派人去监察,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就是一个实例。

——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6年上海格致书院以“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认’为题举行季考。下表为成绩前三名考生的立论和认识。

 

考生

对中学的认识

对西学的认识

第一名彭瑞熙(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学附生)

“中国之格致,兼道与艺言之也”,“(中国)纲常法度、礼乐教化,终为治天下之本”

“西人之格致,专以艺言,而亦未尝非道也”

第二名葛道殷(湖南湘乡监生)

“非独中人只言其理,不能尽格,即西人专门之学,亦多有不格之处”

“西人之格物,可谓无余蕴矣”,“中国所略而西人加详而精焉”

第三名赵元益(江苏苏州府新阳县附贡生)

“格物致知,为儒者之先务。进言之可以修齐治平,广言之可以强兵富国”

“(西人格致之学)亦不过随事精察,由粗及精,由近及远,与中土格致之学相比,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据章清《学、政、教:晚清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从表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