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
B. 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C. 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
D. 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
(题文)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B.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9世纪60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办淮军,后又创办轮船招商局,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此人( )
A. 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 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C. 固守传统观念,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D. 提出了伸民权、开议会的主张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大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C.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A. 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C. 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 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