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

(1)“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材料二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骧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3)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材料四  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修谱、续谱之风在各地悄悄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是2000年后的近十年中,民间新修族谱大量出版。新修族谱中,妇女也可填名入谱,入继、入赘、改嫁、非婚生子嗣等入谱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基本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姓子嗣的“名分”、因族产祀田归属争得你死我活的现象。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比如,编《太原王氏》,起因是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编汾阳郭氏资料是为了郭台铭和富士康。上月河南新郑在中央某大报上登整版“黄帝公祭大典”消息,下面排的是29个本地招商项目。(据《民间修家谱热调查》)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反映出的特点。指出撰修家谱的社会价值。

 

(1)特征:政治上累世高官;文化上经学传家(或“通晓儒学;世代为官”)。 影响:东汉豪族将权力与文化不断结合,既有利于弘扬儒学和推动豪族的儒化;又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或“为东汉末年的豪强割据埋下了隐患”)。 (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转化迅速; 士族没落、庶族崛起;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 变化:祭祀中祖先地位的排列,从仅按辈分变为亦重视身份和经济实力。 (3) 有违材料的结论 修改后的结论 结论1 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 总结论 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 (4)特点:政府引导,民间积极响应;新修族谱普遍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新观念,基本摆脱了传统宗法观念的糟粕;但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趋于功利化,成为招商引资、开办旅游项目的附庸。 价值:有利于保存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有利于传承家族的历史记忆;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同等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宗法制(宗族制)的传承与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动并运用知识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东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文化方面概括。第(2)问结合宋朝时期时代特征分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结合材料中“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到清朝时按政治经济地位排列对比不同即可。第(3)问结合1927-1929年的时代背景,两分法辩证分析即可。第(4)问结合材料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对传统的继承与冲击概括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A. 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 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 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 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查看答案

《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查看答案

数据显示,1919年6月份日本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 769万元减至1 405万元,使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国扭转了对日贸易的被动局面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对外贸易受挫

C. 军阀割据混战殃及中国对外贸易

D. 政治运动影响了中日贸易

 

查看答案

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A. 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 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 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 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还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変了旧的社会集团。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 完成了社会转型

B. 实现了改朝换代

C. 催生了社会新現象

D. 颠覆了封建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