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模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这个东西能不能成功,将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以前那种不讲环境,不讲社会成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材料说明中国

A. 污染了世界环境

B. 要改变市场经济模式

C. 深化改革十分必要

D. 将重点发展低碳产业

 

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这个东西能不能成功,将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可知郑永年在强调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转变经济模式,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林蕴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某一章节中,有这样两个小标题: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资本家交出企业的心态。围绕这两个标题而介绍的内容应该处于

A. 1949~1956年

B. 1956~1966年

C. 1966~1976年

D. 1976~1992年

 

查看答案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这表明毛泽东

A. 认识到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B. 把国防放在首位

C. 忽视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D. 要照搬苏联模式

 

查看答案

1936年,我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1949年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A. 历届专制政府的腐败无能

B. 民族资本力量弱小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 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

1935年8月,蒋介石发表成都通电,称“倍觉国民经济建设为刻不容缓之要图”,号召各省建设、行政之任者,拟定施政纲要时“尤须切实着眼于建设国民经济,视此为唯一之中心。诚使政府人民,呼应一体,坚忍刻苦,共同致力”。蒋介石这一通电

A. 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 完全认识到以前施政方针的错误

C. 推动官僚资本在发展中日益菱缩

D. 有效防止了黄金白银的大量外流

 

查看答案

1913年,华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其中工厂数增加了698家。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民族工业产生诱导作用

B. 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措施

C. 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