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78年,有人抱怨说:“内阁会议并非依法而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78年,有人抱怨说:“内阁会议并非依法而设,外交委员会也得不到英国法律认可。内阁从枢密院手中夺走处理政务的权力,由此成为人们抱怨的对象。”

材料二威廉统治末年,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

材料三从1711年起,安妮女王几乎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此后,由财政大臣取代国王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国务并做出决策,逐渐成为一种惯例;而将决策结果呈报给君主,由君主来签署实施,也仅仅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权力了,这表明,内阁在摆脱王权的控制、获取独立性方面,已取得飞跃性的进步。

——以上材料均摘端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78年和威廉统治末年英国内阁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形成的原因。

 

(1)区别:1678年英国内阁并非依法而设,是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威廉统治末年内阁公开化,逐渐成为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原因:“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初步建立了以议会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 (2)趋势:从拥有行政权到成为事实上的虚位君主。 (3)原因:内阁制在英国具有历史传统;“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约束,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解析】(1)区别:根据材料一“内阁会议并非依法而设,外交委员会也得不到英国法律认可。”材料二“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可知1678年和威廉统治末年英国内阁的区别。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和材料三“而将决策结果呈报给君主,由君主来签署实施,也仅仅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权力了”可知英国国王权力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一可知内阁制在英国具有历史传统;根据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约束,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问题,这个东西能不能成功,将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以前那种不讲环境,不讲社会成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材料说明中国

A. 污染了世界环境

B. 要改变市场经济模式

C. 深化改革十分必要

D. 将重点发展低碳产业

 

查看答案

林蕴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某一章节中,有这样两个小标题:工商业者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资本家交出企业的心态。围绕这两个标题而介绍的内容应该处于

A. 1949~1956年

B. 1956~1966年

C. 1966~1976年

D. 1976~1992年

 

查看答案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这表明毛泽东

A. 认识到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B. 把国防放在首位

C. 忽视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D. 要照搬苏联模式

 

查看答案

1936年,我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1949年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A. 历届专制政府的腐败无能

B. 民族资本力量弱小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 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

1935年8月,蒋介石发表成都通电,称“倍觉国民经济建设为刻不容缓之要图”,号召各省建设、行政之任者,拟定施政纲要时“尤须切实着眼于建设国民经济,视此为唯一之中心。诚使政府人民,呼应一体,坚忍刻苦,共同致力”。蒋介石这一通电

A. 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 完全认识到以前施政方针的错误

C. 推动官僚资本在发展中日益菱缩

D. 有效防止了黄金白银的大量外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