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变化的缩影和沉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安时期士大夫积极进取,曹操到晚年还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晋之际的名士已没有了建安文人那种建功立业的进取心,也没有那种慷慨的情怀。《世说新语•任诞》篇言:刘伶“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自东汉后期,朝廷官员或士人的品行、才能、政绩等。魏晋之际,士人们就非常注重外貌举止。《世说•容止》云“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面如傅粉,肤色皎然,当时被认为是“美姿仪”。这是一种柔弱之美,时人就以这种柔弱的女性美为尚。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老庄思想也乘儒学衰微之机而迅速扩大其影响,一些士大夫开始习老庄,崇尚自然。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为反抗名教而公开标榜“自然”,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并且投身自然,优游山林。
——孙海洋,刘龙洲《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材料二:道光年间,洋务未起,时桂子栏杆、桂子扣无地无之。凡物稍饰观,人少轩昂,皆曰洋气”“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世俗好异如此,有心世道者,能不感慨系之者哉!”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设保险公司的情况多了起来……20世纪初,一些外国整容师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招揽生意,有钱人妻妾小姐趋之若骛。戊戌时期,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学会,……部分学会用西方星期的概念组织活动,于是就把7日一休息的时间观念传输进来……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魏晋时期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国近代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中国近代社会风尚变化的因素。
2000年后淘宝开始进入大众视线,但只有极少部分网络新新人类愿意使用网络购物,更多的人选择实 体店购物。“支付宝”的诞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网上购物。这一变化说明互联阿
A. 充满虚幻和不确定性 B. 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
C. 以科技创新赢得认可 D. 能够杜绝假冒伪劣品
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了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煤钢生产、贸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而使西欧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材料表明
A.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
B. 煤钢共同体是法德和解的结果
C. 相似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利于欧洲一体化
D.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对传统主权观念的突破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有奖赏好人的天堂的观念,就一定有惩罚坏人的地狱的观念,如果只有死后升入天堂的希望而没有死后被打入地狱的恐惧的话,法律就会失掉之效力”。材料表明孟德斯鸠
A. 论证“法“是至高无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
B. 论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实行三权分立
C. 强调法律和宗教以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目的
D. 强调宗教对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性
下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是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预测(1980—2020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 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
C. 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D.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