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B. “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 心即理也
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汉元兴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人性本善
B. 礼法并施
C. 对鬼神敬而远之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开始于隋唐时期
B.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
C.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分配
D. 它消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陶朱公范蠡在经商过程中信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提出“务完物,无息币”。材料主要是指
A. 主张商业投资多元化
B. 加速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周转
C. 强调商品的贱买贵卖
D. 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