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颁布关于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市民文化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 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B. “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 心即理也
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汉元兴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人性本善
B. 礼法并施
C. 对鬼神敬而远之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