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据记载,唐朝后期,有人拿着白居易的诗印本在街上叫卖。这表明当时
A.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 B. 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传播
C. 诗歌成为世俗文学形式 D. 诗歌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诗经》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它( )
A.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B.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
D.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明清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观点,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他们的思想说明这一时期( )
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
②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③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④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朱熹说:“非礼勿视,便是天理;非礼而视,便是人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心即理也
B. 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C. 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D. 理是万物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