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 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 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 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 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反映了孙中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和进步,说明其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其内涵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五族共和”是指五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不是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D项“最终”的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0年,上海织布局生产的棉布投入市场。政府规定织布局产品从上海或其他通商口岸运货到内地销售,按照洋布的通例,都在上海统一征税。由此可知,清政府

A. 限制上海织布局的销售量

B. 减免洋务企业的内地税收

C. 对市场进行了合理的评估

D. 鼓励支持上海织布局发展

 

查看答案

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个职业。职业分类“吐故纳新”源于

A. 中国经济社会大变迁

B. 职业分类方式的创新

C. 人们社会意识的更新

D. 就业创业观念的变化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各国民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如:韩国的穿草鞋登山、敲新年钟,英国的传统新年巡游活动,欧洲的冬泳,葡萄牙的斗牛比赛……透过世界各国不一样的跨年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韵味

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请回答:

(1)“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主张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谁?

(2)为“追求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什么革命?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哪一运动的核心内容?宣传这一思想的主要刊物是什么?

(4)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谁?写出一篇他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5)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