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B.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B.
C.
D.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古代中国在每一个王朝创立之初,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
A. 平均分配土地
B.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 建立赋税征收制度
D. 重建小农经济
詹天佑挚诚爱国,尽其智能,毕生致力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一一詹天佑《修造京张全路办法》
材料二 詹公不是一个圣人,更不是一个超人,祗以其时政府用人不疑,环境配合的好,而又适连用得其人,负责者得运用其智慧与经验,发挥团队精神,为本国工程师争一口气。功成名立,造福国家,自非偶然.
一一高宗鲁、凌鸿勋《詹天佑与中国铁路》
材料三 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对詹天佑敢于负责修建京张路百般诽谤,认为“拒借外债、拒用洋匠,收回权利、自办铁路”的做法,是“狂妄自大”,是“自不量力'。有些人甚至说:“会修铁路通过京张路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然而詹天佑却说:“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这股干劲,这种精神,是詹天佑先生遗留给我们今天科学技术界的伟大精神遗产。
一一摘编自李四光《纪念詹天佑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詹天佑主张修建京张铁路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詹天佑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