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以后,中国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从否定一切改良行为、一味拔高农民运动转到“四个阶梯”理论,即认为“在太平天国以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前后相续,一个发展高于一个发展”。这说明
A. 历史假设影响着史学家对史实的评价 B. 历史解释应该立足于解释历史进步性
C. 历史解释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 D. 时代主题的转换往往会影响历史解释
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反映出
A.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
C. 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
D. 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下列属于客观“时势”因素的主要是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民族传统文化
④社会政治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 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
B. 中苏关系全面破裂
C. 美国与日本的联盟更密切
D.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缅甸政府有一种惧怕心理,并认为“愈是害怕,愈是要友好”,所以缅甸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可是,几年后,缅甸感觉到这种害怕是没有必要的。缅甸对新中国态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中国
A. 实行“不结盟”外交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提出“多边外交”战略 D. 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