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
B.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 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
D.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
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
工业部门 | 国营经济 | 私营经济 |
水电工业 | 89% | 11% |
冶炼工业 | 90% | 10% |
机器制造业 | 73% | 27% |
化学工业 | 75% | 25% |
饮食品工业 | 23% | 77% |
服饰品工业 | 8% | 92% |
A.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 民营资本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
C. 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D. 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研究者的
A. 创新精神
B. 求真意识
C. 时代情怀
D. 全球视野
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 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B. 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D. 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