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
A. 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
B. 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
C. 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 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
罗马法规定:“地方议会的议员不得被判处矿坑苦役以及矿场劳役,也不得判处叉架刑以及火刑。如果受到这种性质的判决,应该将其解救。但是,这不应该由做出判决的人进行,而是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由皇帝根据其权威或变更刑罚的种类,或将其开释。”这说明
A. 死刑有“崇官”的特权规定 B. 死刑的判罚最终由皇帝决断
C. 罗马人权至上没有死刑判决 D. 民主制度发展完善得以保障
某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 “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南方视察
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并不是对合作组织的抛弃,而是对人民公社体制蕴含的“政府强制抽租”模式的内生反抗,是政府降低对农业资源的强制抽取程度支撑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信念,并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A. 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 使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
C. 取消了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售 D. 彻底改变了农业集体所有制
综合表格可知,在此期间,中国
1956年5月 | 国务院召开全国体制会议,检查中央集权过多的问题 |
1960年冬 | 党中央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1961年1月 |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 |
A. 试图摆脱原有经济模式的束缚 B. 努力探索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C. 初步解决运用市场机制的问题 D. 逐步加大力度干预经济发展
蒋介石在其1934年11月27日的日记中提及,英美形势已联合对日乃为中国存亡之转机,此后更应注重日本内部文武两派之胜败谁属,当使文派抬头以制军阀,抑使军阀横行,以促其孤立乎……应急与倭寇乘机谅解,以促进倭、俄之冲突。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
A. 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积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寄抗日希望于英美对日宣战 D. 诱使日苏开战削弱日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