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帝形象的每次弘扬,都与当时社会形势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帝形象的每次弘扬,都与当时社会形势密切相关。黄帝是秦国崇奉的上帝之一,后加上了神仙家的涂饰;庄子等论道之人又加了一层“道”的涂饰;儒家将其推为古代帝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采集众多与黄帝相关的文献和传说资料,排除方士对黄帝的神仙化宣扬,尊崇为封建帝王的理想样板,供奉为华夏的始祖,黄帝的历史形象塑造成型。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带头将拓跋氏改为元,标榜鲜卑族是黄帝的子孙。魏收在《魏书·姓氏志》将北朝各族,包括新改成汉姓的部落姓氏与华夏旧有的诸姓氏,统统归纳成为一体,于是北方各族都成为黄帝的后裔。至此,历史学家的使命基本完成。

(摘编自李凭《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

材料二:20世纪初,以寻根方式重现黄帝伟大形象,是革命派进行启蒙教育与社会动员的宣传工作重点之一。1903年,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元论》,力主以黄帝纪元取代清朝正朔,“用以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觉”。同时,《江苏》杂志刊登了“中国民族始祖黄帝像”,且附上赞辞:“帝作五兵,挥斥百族,时维我祖,我膺是服,亿兆孙子,皇祖贰兹,我疆我里,誓死复之”。还公开改用黄帝纪年。同时,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较早刊登黄帝画像,并纵情高呼黄帝为“始祖公公”,更使黄帝广泛地深入人心。1905年,宋教仁创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的前身),刊登黄帝画像并配题词。1908年,东京同盟会总部在武装起义迭遭挫折之余,仍然遥祭黄帝以鼓舞党人斗志。

(摘编自章开沅《黄帝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西汉和魏晋时期黄帝的历史形象,并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晚清革命派塑造的皇帝形象与古代的不同之处,并对革命派塑造皇帝形象的活动予以评价。

 

(1)历史形象:先秦时期,黄帝形象是神仙偶像与古代帝王;西汉时期,黄帝形象是封建帝王样板与华夏的始祖;魏晋时期,黄帝形象是各族的共同祖先。 历史背景:先秦,社会大变革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专制集权逐渐成长;西汉,统一的封建帝国形成,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与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魏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2)不同之处:革命派将黄帝塑造成为汉民族的始祖,排除满清;借用黄帝,宣传反满革命。 评价: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动员和凝聚了革命力量,为革命发展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但表现出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 【解析】(1)历史形象:根据“黄帝是秦国崇奉的上帝之一,后加上了神仙家的涂饰”“儒家将其推为古代帝王”得出先秦时期,黄帝形象是神仙偶像与古代帝王;根据“尊崇为封建帝王的理想样板,供奉为华夏的始祖”得出西汉时期,黄帝形象是封建帝王样板与华夏的始祖;根据“于是北方各族都成为黄帝的后裔”得出魏晋时期,黄帝形象是各族的共同祖先。 历史背景:根据所学,可从先秦、西汉和魏晋时期的思想和政治角度分析。 (2)不同之处:根据“力主以黄帝纪元取代清朝正朔”“用以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觉”得出革命派将黄帝塑造成为汉民族的始祖,排除满清;根据“东京同盟会总部在武装起义迭遭挫折之余,仍然遥祭黄帝以鼓舞党人斗志”得出借用黄帝,宣传反满革命。 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促进革命思想的传播、动员和凝聚革命力量、促进民族的觉醒和表现出狭隘民族主义的倾向的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

(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查看答案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55年起,日本经济进入持续发展期;1960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1970年,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污染也日益严重,日本连续地出现了各类环境污染乃至破坏,给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一部分原因是日本政府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各企业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保护环境毫不热心。随着群众反公害呼声的日益高涨,日本政府开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宣布了国家公害对策的基本方向,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公害问题及环境问题,保障受害者的诉讼权利。此外还实行行政救济制度,向人们提供应急的,必要的且最小限度的医疗救济。一些地方公共团体也因地制宜地相继制定了公害防治条例,并与企业签订各种协定来控制本区域内的公害。在整个70年代,日本的环保投资急速增加,特别是1974—1976年,民营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资占了设备总投资的2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中叶日本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应对产业公害问题的对策,并简谈由此带来的启示。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的标志是

A. 查理一世被处死

B. 《权利法案》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确立

D. 1832年议会改革

 

查看答案

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被铲除,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的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五百人议事会改革

 

查看答案

下边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A. 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 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 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 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的隔绝状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