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从形式上看是一场由北京学生引发的反帝运动,但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它的影响既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等方面,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的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椐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帝形象的每次弘扬,都与当时社会形势密切相关。黄帝是秦国崇奉的上帝之一,后加上了神仙家的涂饰;庄子等论道之人又加了一层“道”的涂饰;儒家将其推为古代帝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采集众多与黄帝相关的文献和传说资料,排除方士对黄帝的神仙化宣扬,尊崇为封建帝王的理想样板,供奉为华夏的始祖,黄帝的历史形象塑造成型。魏晋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带头将拓跋氏改为元,标榜鲜卑族是黄帝的子孙。魏收在《魏书·姓氏志》将北朝各族,包括新改成汉姓的部落姓氏与华夏旧有的诸姓氏,统统归纳成为一体,于是北方各族都成为黄帝的后裔。至此,历史学家的使命基本完成。
(摘编自李凭《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
材料二:20世纪初,以寻根方式重现黄帝伟大形象,是革命派进行启蒙教育与社会动员的宣传工作重点之一。1903年,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元论》,力主以黄帝纪元取代清朝正朔,“用以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觉”。同时,《江苏》杂志刊登了“中国民族始祖黄帝像”,且附上赞辞:“帝作五兵,挥斥百族,时维我祖,我膺是服,亿兆孙子,皇祖贰兹,我疆我里,誓死复之”。还公开改用黄帝纪年。同时,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较早刊登黄帝画像,并纵情高呼黄帝为“始祖公公”,更使黄帝广泛地深入人心。1905年,宋教仁创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的前身),刊登黄帝画像并配题词。1908年,东京同盟会总部在武装起义迭遭挫折之余,仍然遥祭黄帝以鼓舞党人斗志。
(摘编自章开沅《黄帝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西汉和魏晋时期黄帝的历史形象,并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晚清革命派塑造的皇帝形象与古代的不同之处,并对革命派塑造皇帝形象的活动予以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
(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55年起,日本经济进入持续发展期;1960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1970年,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污染也日益严重,日本连续地出现了各类环境污染乃至破坏,给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其一部分原因是日本政府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各企业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保护环境毫不热心。随着群众反公害呼声的日益高涨,日本政府开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宣布了国家公害对策的基本方向,依靠法律手段处理公害问题及环境问题,保障受害者的诉讼权利。此外还实行行政救济制度,向人们提供应急的,必要的且最小限度的医疗救济。一些地方公共团体也因地制宜地相继制定了公害防治条例,并与企业签订各种协定来控制本区域内的公害。在整个70年代,日本的环保投资急速增加,特别是1974—1976年,民营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投资占了设备总投资的2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中叶日本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应对产业公害问题的对策,并简谈由此带来的启示。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的标志是
A. 查理一世被处死
B. 《权利法案》颁布
C. 责任内阁制确立
D. 1832年议会改革
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被铲除,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的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五百人议事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