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作品强调“情”字,曾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说明他
A. 崇尚阳明心学
B. 喇讽丑墨世风
C. 提倡精神自由
D. 追求现世功利
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
A. 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
B. 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
C. 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
D. 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引礼入律”;《北魏律》则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其亲者”,可改判流放并施以鞭笞之刑,以“留养其亲”;隋唐更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这表明
A. 伦理规范制约了法制化进程
B. 儒家人伦纲常的法律化
C. 法外特权思想披上儒学外衣
D. 礼法并用彰显人文关怀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有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主张以人为本
B. 强调君民共治
C. 强调贤人治国
D. 提倡礼法并用
18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
A. 利用舆论加强监督
B. 扩大普选权的范围
C. 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D. 调整政治参与方式
1859年,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实行官员匿名投票选举,实现“权归于一”。其主要目的是
A. 否定纲常名教
B. 振兴太平天国
C. 实行君主立宪
D. 发展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