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示例一: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天种危机的中国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世纪90年代,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并将之付诸实践,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教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示例二: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每况愈下。为此,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均以失败告终。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起义的浪潮中不断丰富民主革命思想,形成了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而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因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因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民主革命浪潮的不断高涨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发展。 示例三: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并使其不断深化和发展,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发展。 说明:若学生拟定“北洋政府黑暗统治下的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论题也可。阐述要结合思想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内涵、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言之有理,史实准确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本题可以从“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信息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越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特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A. 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 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 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 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他意在说明英国

A.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较晚

B. 民主政体的确立缓慢

C.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 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 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