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年代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数额(万两) | 比重(%)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上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
B. “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 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
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这表明
A. 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
B. 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C. 新政的成效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D. 国内顽固势力已退出政治舞台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 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 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 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A.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强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
C. 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D. 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be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 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 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 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影响巨大。成年后走上仕途,历任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太守等官职,遍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得了大量农业生产知识。中年后回到故乡,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本。533—554年,经过长期的分析、整理和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该书主要内容有: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序幕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摘编自李群《贾思勰<齐民要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贾思勰能够编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