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的某重要国际会议称:“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民族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法国将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这次会议
A. 缓和了亚洲的紧张局势
B. 确立了国际外交的准则
C. 结束了西方的殖民历史
D. 贯彻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
A.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B. 社会矛盾发生改变
C. 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 十月革命影响扩大
《点石斋画报》中有不少形象反映当时社会习俗的内容,下表就是根据其内容整理的1884年至1896年间中国婚嫁服饰构成。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地区 | 性别 | 服装 | 配饰 | 获得方式 |
发达地区 | 男 | 对襟红袍或西式大礼服 | 领衣、官服或领结、西式礼帽、西式鞋履等 | 自制、购买、定做 |
女 | 大襟袄裙、马面裙或中西合璧式礼服 | 凤冠霞帔、红巾、金银首饰、玉佩或白色头纱、西式鞋履等 | 自制、购买、定做 | |
落后地区 | 男 | 对襟红袍或常服 | 领衣、官帽 | 自制、租借 |
女 | 大襟袄裙、马面裙或常服 | 凤冠霞帔或红巾、绣花弓鞋、木底鞋等 | 自制、租借 |
A. 婚姻观念落后,婚嫁服饰传统难以改变
B. 地区发展差异,婚嫁服饰选择样式多元
C. 民主意识增强,婚嫁服饰获得方式自由
D. 社会转型加速,婚嫁服饰完全趋向西化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 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B. 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 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 《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
A. 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
B. 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 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 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天王的伯、叔称国伯叔,其兄弟称国兄弟,各王的伯、叔皆称贵伯叔,其兄弟称贵兄弟。一般官员以官职的大小而定,官大见官小的都称之为弟,官小见官大的都必须称其为兄。这是不能有半点僭越的,如有违犯,必死无疑。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摆脱阶级局限
B. 推行等级制度
C. 遵从伦理道德
D. 建设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