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分为五个阶段。尤其是第二、三、四阶段(1961-1973年)为美国助越战争时期。
材料二: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局势(施莱辛格语)。”所以,在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军队,以游击战对付北越的游击战;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并直接派军队参战,使侵越美军迅速增加,达到50万人。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为时12年的侵越战争到此结束。
材料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弹,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美国自己的损失也非常惨重,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意图。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眸】
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将官田出租给佃户。如佃户用官牛耕田,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据载,曹操要在邺城建造宮室,命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供应木材,梁习便请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以耕种获粟,将所得作为准备供应木材的費用。《三国志》说:“魏式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
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一个缩影和反映。
根据上图,对比宋元书院的分布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满清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1933~194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无拘无束的自由贸易对应着和平时代;而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平等的经济竞争,则对应着战争……”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这一教训的基础上成立的组织
A. 致力于消灭国际性贫困
B. 权威性和有效性强
C. 促进了国际汇率的稳定
D. 坚持非歧视性原则
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
A. 促进中美关系改善
B. 体现不同集团妥协
C. 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