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A. 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B. 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
C. 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D. 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有学者认为中国唐代存在一批非洲黑人,理由是唐诗中有大量黑肤“昆仑奴”的描述,比如《昆仑儿》就突出了他们从海上来、黑肤、穿耳、卷发和半裸等特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文学作品很难具有史料价值,不能用唐诗考证昆仑奴的来源地
B. 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昆仑奴一定是非洲黑人
C. 非洲黑人大量被贩卖为奴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据此可排除昆仑奴为非洲黑人
D. 应该先判定该类唐诗的类别,如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则可推论昆仑奴大多为非洲黑人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荀子在《礼论》中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由此可知荀子主张:
A. 人性本恶
B. 礼法合一
C. 出礼入刑
D. 以德服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光绪生于1871年,4岁即位,在位34年。开头15年,他还不理事,由太后慈禧垂帘听政,戊戌后的9年,成了慈禧的囚徒,作为皇帝亲政仅有中间的10年,还是要受到慈禧的牵制。1894年6月,日本在朝鲜制造事端,咄咄逼人,光绪帝不赞成对日妥协,主张抵抗,并不惜触犯慈禧的肝火,停止继续拿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康有为是他的启蒙老师,除了在上皇帝书中给他说了许多维新的道理外,还“缀成《俄皇彼得传》《日本变政考》《英国变政记》《法兰西革命记》等篇”。“及胶旅变起,上怒甚,谓此(汉学经说)皆无用之物,命左右焚之……大购西人政书,遂决变政。”1898年6月11日以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的“百日维新”,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以往的许多论著,只着眼于康有为等人倡导变法维新的活动,看不见光绪对“百日维新”的决策作用,如果没有光绪的“锐志更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不会有戊戌年间的“百日维新”。
从戊戌政变八十余年来,对光绪有过无数讨论。最初是康有为、梁启超一派人歌颂他的无上圣德,接着是另一派章太炎则斥之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记得还在十年浩劫的岁月里,有人说要写慈禧太后,而另一个声音却说:不,要写“载湉小丑”。历史地指出其人其作用的,要推范文澜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说的那两句话:“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
——摘编自陈旭麓《光绪略论》(1979年11月)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光绪帝的评价观点。
(2)根据材料,分析造成对光绪帝评价不同的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反美浪潮此起彼伏,而美国国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形象。1960年,肯尼迪在他的竞选演讲中提到,不发达国家有许多领域急需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和专家,而在莫斯科、北京、布拉格和东柏林,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教师、工程师、医生和护士正在为海外工作接受训练,这些苏联援外人员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不惜在海外度过一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部门中素质低下的大使和衣着考究的门外汉,他们对外国的语言和文化一窍不通,在那些训练有素的苏联援外人员面前败下阵来。对于这样的挑战,只有愿意为自由事业服务的美国青年男女用他们的技术和奉献精神献身于自由事业,才能回击并完全有能力制止赫鲁晓夫先生的使者削弱自由世界的尝试。1961年3月1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建立和平队的特别行政命令。和平队成立的最初四个月里,总部共向加纳、尼日利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九个国家派遣了124名志愿者,包括地质学家、测量员、土木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和平队的历程由此拉开帷幕。
——摘编自(美)凯琳·史薇姿《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和平队的口述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肯尼迪“和平队”主张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