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表为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关于各方面态度的史料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 | 各方面态度 |
12月13日 | 南京各大学校长、教授罗家伦等347人联名致电指责扣蒋行为。 |
12月13日 | 中共政治局会议指出:“在我们的观点,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 |
12月14日 | 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 |
12月24日 | 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 |
A. “西安事变”激化了国内各方的矛盾
B. 各方面逐渐达成和平解决的一致意见
C. 美国政府开始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D. 对蒋介石的处置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倡导“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梁启超曾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粱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吾与足下分任之。”这些言论表明维新人士具有
A. 强烈的救亡意识
B. 自觉的创新意识
C. 勇敢的担当意识
D. 明确的民主意识
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但全由私人办理又不放心,于是出现了这类企业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经营管理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派来的人手中,这类企业亏损严重,致使商人视为畏途,不愿投资。这类企业
A.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 加速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步伐
C.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 预示了美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政府逐渐将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等级,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派官吏。其中,“冲”指地当孔道,“繁”为政务纷纭,“疲”是赋多逋欠,“难”指民风刁悍、命盗案多。对此划分的合理解释是
A. 清代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B. 清朝统治仍有贵族等级色彩
C. 清朝统治具有因地制宜特点
D. 政府以发展交通为首要任务
至元二十一年,元朝政府实行“官船官本商贩之法”,就是说,政府出本钱出船,然后招人去用官家的船进行海外贸易。获得的利益,政府得七分,个人得三分。这个政策反映出元代
A. 实施“与民争利”的做法
B. 封建海关赋税过于沉重
C. 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态度
D. 私人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佛教在古印度,其出家众的生活来源是由托钵化缘来获得的。两汉魏晋传入中国之后,出家众的生活来源发生了改变,由托钵化缘式改变为坐拥土地及寺产的安居受供式。佛教出家团体生活方式的改变
A. 表明佛教放弃了原始教义
B. 旨在适应中国封建农耕的经济形态
C. 反映了佛教与儒学的融合
D. 成为两汉魏晋土地兼并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