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听说:“《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奈何?直书其事,使人之善恶无所隐而已矣。”这是通常所讲的“春秋笔法”的重要含义之一。这种笔法
A. 是受知识匮乏所限造成的
B. 是顺应品评人物的需要
C. 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色彩
D. 以揭露丑恶行为为要旨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 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 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下列选项中,通过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A.西汉设置刺史
B.西汉设中外朝制度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设军机处
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流形式,对于当时及后世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官方市场是南北方经贸联系的重要渠道。边军因制作冬衣御寒、折为军饷和战功奖赏品而需要大量棉织品,其中绝大部分从江南地区贩运而来。官方的茶马互市亦很兴盛,梭布、绸缎等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内容,绝大部分也来自江南。西北地区输入江南地区的则主要是各类毛皮、羊皮、药材等产品。官方市场及边境贸易带来了西北地区商品流通的繁荣及西北商人的活跃,为山陕地区的众多商人日后步入全国市场奠定了基础。边境贸易促进了边境城镇的兴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的江南棉布运销西北地区也带来了江南市镇的繁荣。明末松江府须上纳棉布12万余匹之巨,加之政府委派的商人采买,成为织户棉织品最可靠的市场保证。但从长远角度看,它又给江南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惰性,使其无需锐意进取。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明代江南与西北地区经济联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有学者认为,明朝由官方市场所带来的农业、手工业品的商品化,有其自身的两重性。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