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
上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
A. 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B. 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
C. 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D. 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G20杭州峰会于今年9月4日—5日成功举办,G20暨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哪种趋势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区域集团化 D. 不结盟
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A. 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 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 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 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万民法的形成 |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
B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C |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
D |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
A. A
B. B
C. C
D. D
如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
②三教合流
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
④文人画盛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