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客观上推动司法实践的变化。罗马法学家将契约引进法律概念中。在现金买卖经长期发展并过渡为非现场交货的买卖时,产生了契约,即买卖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后缔结契约,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履行交付。
进入公元2世纪中叶,法学家盖尤斯将契约建成一个体系。他的《法学阶梯》是所有法学教材的起源,相比其他罗马法学家他更加注重系统性和体系化。他的理论中有债法的体系划分,这些直到今天还适用。债务义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合同,而另一部分来自于侵权。根据契约的实现条件将契约划分为实物契约、口头契约、文字性契约和协商性契约。需要注意的是,罗马人第一个且非常充分地认识到,涉及买卖契约、借贷契约、社会契约和委托之间的不同。
——摘编自【德】乌维·维瑟尔著《欧洲法律史:从古希腊到<里斯本条约>》
(1)依据材料,说明罗马人契约观念的发展。
材料二一部根据拿破仑意志拟定的新宪法——共和八年宪法公布了。新宪法规定,在行政权方面,第一执政(拿破仑)享有全权,即有权提出法案,公布法律,任命和撤换文武百官,决定宣战、媾和等;第二和第三执政只起咨询作用。立法权属4个院,参政院、保民院、立法院、元老院,每一院都无权单独决定国家立法问题。由于所有法律是否生效,最终都得由第一执政说了算,故4院形同虚设……这部宪法对公众自由着墨不多,但它承认人们在革命后的合法权益……(在新宪法公告中写道)“公民们,革命已经稳定在革命开始时提出的若干原则上,革命结束了。”为给这部高度集权的宪法披上合法的民主外衣,拿破仑装模作样地将其付诸公民投票,结果以压倒优势获得通过。由此,一个以个人专权为特征的制度“合法”地建立起来了。1800年2月19日,拿破仑乘着华丽的轿式大马车,前呼后拥地迁入杜伊勒里宫。
——吕一民著《法国通史》
(2)评价法国“共和八年宪法”。
材料三沈家本(1840-1913)具备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爱国救国思想,又经历了(1900年)被侵略者拘押,身陷囹圄数月并险遭不测,对他影响很大。他一生研究法律的经历和司法实践,以及在这种经历和实践中,比时人更宽阔的视野,最终使他走上法律救国的道路。他认为“收回治外法权,实变法自强之枢纽”。主张采用西法改造旧法,并把一生精力和才智倾注在融合中西法律之中。
大同良规、最新学说和礼教民情,这三者在他的思想中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即要救国治国强国,中国法律就必须世界化,就必须与先进国家“齐一法制”,采用世界的最新学说。通过考订研求,比较对照,他认为中西法律“同异参半”,西方法律的大要大旨,中国古代法律尽已包涵。
时间 | 法律实践 |
1902年 | 出任“修订法律大臣” |
1903年 | 《钦定大清商律》包括《商人通例》和《公司律》 |
1905年 | 提出删除《大清律例》内凌迟、枭首等重刑 |
1907年 | 改建新式监狱,设立巡回裁判制度等 |
1910年 | 《大清新刑律》维护皇权和帝室及礼教甚为周详 |
1911年 | 8月,仿德日民法的《大清民律草案》成为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
——摘编自李贵连著《沈家本评传》和《沈家本年谱初编》
(3)评述沈家本“法律救国”的思想与实践。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现在的五十几个民族及其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共同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民族都是中国的土著民族,都可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追溯出两千年以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一点与西方很多国家都不同。
中国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之中。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分裂的时间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
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边疆危机,清朝采取一些措施,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机构,在边疆地区逐步推行与内地一体化的政策,力图通过设省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1884年新疆正式设省,1907年改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行省。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定边陲起到了积极作用。
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华民国政府筹备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边疆地区,民国时期的管理机构主要是设省。抗战期间,边疆地区的自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清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没有真正担负起抵御外来侵略的责任。尽管边疆民族管理机构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却无法改变国土沦丧、边疆内缩的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贯彻《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逐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主;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摘编自孙宏年《四海一家: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近现代历史上中国边疆和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历程。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以后,广大亚非拉民族和国家相继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方殖民帝国相继瓦解。许多学者将此过程称为“非殖民化”。大多数西方学者把“非殖民化”看成是殖民帝国所采取的、让予殖民地取得独立的主动行为。在我国学术界,在谈到殖民帝国瓦解的时候,大都强调的是“民族解放运动”,而很少使用“非殖民化”这一概念。最近,我国有些学者提出“非殖民化”和民族解放运动是一个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非殖民化”实际上是殖民国家在被迫撤出殖民地的过程中采取的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行动。
——摘编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总论卷》
(3)依据材料概述关于二次大战后西方殖民体系解体原因的不同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1874年,大久保利通向日本政府提交《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指出:“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反映了日本工业化与西方的不同之处是
A. 始终由国家主导日本工业化
B.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通过对外扩张推动工业化
D. 国家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1835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访问英国曼彻斯特时描述:“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落到野蛮人的境地。”这一描述反映出
A. 奴隶贸易促进英国城市发展
B. 工业革命中工人阶级贫困化
C. 科学社会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 城市化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
钱乘旦认为,英国历史上曾出现“国王大权独揽,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
A. 打败无敌舰队,拓展海外贸易
B. 进行英荷战争,垄断海上航运
C. 责任制内阁出现,两党制确立
D. 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伊拉斯谟在其代表作《愚人颂》中,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劝人们学“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因此,“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下列各项与该作品反映主题相同的是
A. 《理想国》
B. 《十日谈》
C. 《社会契约论》
D. 《人间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