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概况简介
蒙学经典 | 简介 |
《千字文》 | 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奉命将1000个单字,编纂成每句4字共250句的韵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
《百家姓》 | 成书于北宋初年,收集中文姓氏504个。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颇具实用性。 |
《三字经》 | 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 |
《小儿语》 | 明代的吕得胜所撰,他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他认为民间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 |
《弟子规》 | 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编撰。以三字韵文方式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注重童蒙养正、敦伦尽分。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 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B. 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
C. 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
D. 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
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D.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 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 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 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牛顿根据自已的研究成果,说地球是个扁球体,象只大桔子,并且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后被证实。该成果的意义是
A. 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
B. 印证理性的正确性,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C. 证明了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
D. 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