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某窃惑之。科第之设,圣相神宗所以选贤才也,岂计子弟与寒才也。”材料反映了杜牧

A. 认为科举制度无法选拨真正的人才

B. 认为科举打破了门第观念

C. 认为科举不应以门第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D. 代表的是庶族地主的利益

 

C 【解析】根据材料“科第之设,圣相神宗所以选贤才也,岂计子弟与寒才也”可知杜牧认为科举制度应当以选拔人才为主,而不应当以门第论人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杜牧支持科举制度,只是对科举制度以门第选拔人才表示反对,A项错误。杜牧认为科举制度只有打破门第观念,才可以真正选拔人才,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作者代表氏族还是庶族的利益,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下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 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查看答案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 新兴地主阶级重视人才为己所用

C. 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 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查看答案

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B. 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

C. 肯定了秦朝郡县制的作用

D. 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

 

查看答案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A. 分封制度已遭到破坏

B.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

D. 废除了贵族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