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 人物活动或主张 |
春秋战国 | 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明清之际 | 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
晚清时期 |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
若吾国,既未以机器施于地,作生财之力尚恃人功,而不尽操于地主之手,故贫富之悬隔,不似欧美之富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在这种小地主时代,大多数地方还是相安无事,没有人和地主为难。我们现在没有大富人,多数都是穷……以至使得今日中国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位了,若不挽救,必生受经济之压迫至于国之种灭而后已。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具细毕赅。必也治本为先,救穷宜急……实业发达,民生畅通,此时普及教育可实行矣。
——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与孙中山治贫的理念,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英两国处理贫困问题的目的和手段的差异, 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
下图是一幅名为《今不如昔》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 冷战有利于世界稳定 B. 新的世界均势未建立
C. 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 D. 世界主题发生了变化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 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C.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1848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而在1872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影响观点修正的主要因素是
A.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B.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议会制度日益完善 D.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著名学者何新在其著作《希腊伪史考》(2013年出版)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观点。如,古希腊只是一个地名而非一个殖民帝国;亚里士多德著作太多、范围太广,更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这些观点,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著作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C.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 历史研究没有可信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