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摘编自刘凤云等《论清代中国北部的农耕文化及游牧文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表1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与古代中国农业相比,近代农业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未取得突破的原因。

 

(1)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小农经济为主(或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精耕细作(或者铁犁牛耕)(任答2点即可)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突出;使用牛耕成本高,人力廉价;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有所拓展。 未突破的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等等。 【解析】(1)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且小农经济为主(或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由材料一中的“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创造了犁壁”、“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等信息可以得出精耕细作(或者铁犁牛耕)。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可以得出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突出;使用牛耕成本高,人力廉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我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也是导致牛耕退出的原因之一。 (2)发展的表现:由材料二中的表格里“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中农机具所占比重和总数值增加的情况看,我国农机具的进口绝对数量是增加的,由此可以得出我国近代农业发展的表现是: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有所拓展。 未突破的原因:可以从我国近代国家性质和经济结构来分析即可,具体来说就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B.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 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查看答案

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的四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79次,平均每月20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的八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252次,平均每月32次。频繁出访的目的

A. 努力扭转被动开放为主动开放

B. 加快融入世贸组织的步伐

C. 服务于改革开放启动大局的需要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这一举措

A.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

C. 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1%,农业增长4.6%。这种状况表明

A. 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B. 拨乱反正有效的展开

C. 整顿工作卓有成效

D. 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

 

查看答案

一五期间,中国投资在工业上的资金达250.2亿元,对农业的投资41.8亿元,对重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由1952年的34.3%增加到1955年的47.3%;对农业基建的投资则由1952年的14.8%减少到1955年的6.7%。这表明当时国家意在

A. 加大农业投资比例规模

B. 重点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调整农业工业投资比例

D. 纠正国民经济畸形结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