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四年(1391)秋,山东东昌征棉绒仅250. 12厅,而到嘉靖年间山东六府“棉花皆有之,东昌尤多。”在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制卖者贩郡邑,皆遍富积巨万”。材料反映出当时
A. 跨区域的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B. 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生产
C. 棉花烟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D.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 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B. 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 市民阶层的普遍文化心理倾向 D. 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烨。这些农具的使用
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 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 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 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D. 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英国、甚至法国的贵族决不是轻蔑地看待经商事业,他们总是乐于参加任何有可能获利的商业冒险。由于商人和金融家就像参与商业那样加入贵族行列,北方具有大得多的阶级流动性商人一样可以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制度创新理论认为,技术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一套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私人收益率的系统激励机制,使英国在古代文明的基础上,极其迅速地建立一个技术世界。
——摘编自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材料三 有人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殖民征服和掠夺,就没有今天发达、富裕的欧美资本主义,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野蛮掠夺基础上的。有学者对此观点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二是如果西方的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因此,抢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显然忽视了欧洲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等自身方面的发展。
——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是哪些因素促进了英国崛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商埠的开放成为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的契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广州一口贸易变为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除开放沿海一系列口岸以外,又增辟了长江流域的沿江口岸。与此同时,在我国广大西南、西北的内陆边疆地区,陆路商埠城市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这类城市在北方有张家口、库伦、恰克图;西北有嘉峪关、喀什、伊犁、塔城;西南有云南的河口、思茅,广西的龙州,西藏的亚东、江孜等城市。
——摘编自田兵权《中国近代城市转型问题初探》
材料二 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能较快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的原因,并分析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埠通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