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A. 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B. 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 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D. 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
A. 建国初期起到治国安邦总章程作用 B.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军事科学院专家岳思平曾刊文表示“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1931年至1937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说法
A. 体现了抗战的全民族性
B. 突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间的合作
C. 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 着眼于抗战的全程性、完整性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 “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 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 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B. 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 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D. 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英国女王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的创立旨在( )
A. 抑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 B. 形成重学风气,提高官员素质
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 追求公平公正,缓和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