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D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清政府为封建势力代表,维护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对于发展资本主义,他们是持反对态度的,故A项错误;清政府和封建地主中的一些先进分子,例如李鸿章等洋务派,已经在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西方,发展了制造业等工业。题干表现的是清政府对民族工业从打压到支持的变化,但这不能说明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仍然受到了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消失”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国内民族工业继续发展,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国外则是各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市场,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相继在中国开厂,大量输出资本,进行经济侵略。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鸿章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除挪用若干“官款”,又请准了专利10年的特权。按照这个特权,除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外,并可减免税厘,而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是为中国挽回利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这里的利权应该指列强在华办厂权    B. 不利于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C. 清廷对技术专利权的保护非常严格    D. 体现了李鸿章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查看答案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 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 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C. 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D.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查看答案

《炳烛里谈》载: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一现象表明

A.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渗入中国         B.外国各种商品充斥中国的市场

C.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已经欧化         D.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查看答案

何一民在《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中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这一新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民族工业占据优势    B. 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C. 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这说明中国近代(  

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

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